境内外媒体热情关注中天深海光缆成果
2007-11-03

中天深海光缆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后,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11月3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国际商报、国际金融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科学时报、中华工商时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科技报、上海商报、深圳商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凤凰卫视、海峡之声、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台湾联合报等境内28家媒体的记者来到中天科技集团上海总部,聚焦中天科技深海光缆产业发展前景。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代表杨日胜博士、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驰、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陶新华等与记者们进行了交流。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驰首先介绍了开发深海光缆的有关情况。薛驰表示,今年,是中天科技进入光通信领域15周年,也是在上海深交所上市5周年,长期以来新闻界朋友给了中天科技很大的关心和支持,他代表中天科技集团和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薛驰说,再过几天,就是中国记者节了,我向大家提前表示祝贺!   

薛驰介绍说,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是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从2000年开始,中天科技就瞄准了世界海底光缆产业的发展动向,并开发出了浅海光缆,在我国第一家通过浅海光缆国家鉴定以后,产品已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及国防通信等领域广泛使用,累计运行超过1500公里,其中最大的96芯浅海光缆已成功出口中东。   

中天科技深海光缆科技成果10月24日在北京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鉴定。经过连续6年的专题研究和攻关,中天科技深海光缆技术和主要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鉴定委员会并希望中天科技尽快实现产品系列化、配套化,继续开发用于更深海域的产品技术,为我国通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薛驰说,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原来我们只能做适应500米深水环境的浅海光缆,现在做到了8000米深水的深海光缆,我们的目标要向10000米冲刺,这个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薛驰说,大家知道,海底光缆应用中发生故障,造成网络中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尤其是用于越洋通信的海底光缆中断,更是对国际商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里关键是高性能的深海光缆新技术。然而这一技术以往总是被光通信跨国巨头所垄断。国家信息产业部主持并通过的中天深海光缆科技成果鉴定向世人昭示:这一难题被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所攻克,中天科技研发的深海光缆的新技术突破了这一瓶颈。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是国内海洋线缆产品最齐全的、最专业的制造企业。拥有多项海底光缆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公司在长江口建立起完整海缆生产线,拥有5000吨级海缆专用码头,形成年5000公里海底光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缆的产、储、运的能力。海底光缆(SOFC)被列为国家火炬项目和国家名牌产品。全系列浅海光缆、深海光缆,成功运用于中国电信一级干线、中国网通一级干线、粤海铁路及国家国防建设等重大工程中,在线运行长度累计超过1500公里,为特定用户开发的大长度或大芯数、高强度海底光缆、海底光电复合缆更受国内外同行瞩目。   

中天科技海缆与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8研究所、第23研究所结成长期合作关系,积累创新推动发展的软实力。   

国际深海光缆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仅深海国际光缆每年的铺设量就达到10万公里的规模。但深海光缆的提供一直为跨国公司所垄断。对国际深海光缆通信干线,中国企业由于受到某些钳制,至今未能涉及。   

薛驰也希望通过媒体呼吁:鉴于我国民族品牌的深海光缆结构合理,抗侧压力成倍提高,专用的深海光缆生产设备经验证,已形成生产批量能力;缆芯优越的阻水性能,可满足5000m水深缆芯阻水要求;而且与国际海光缆产品接轨,具备了系统设备的通用性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各大电信营运机构、海缆设计、施工、维护单位携起手来,打造“联合舰队”,共同努力支持国内海底光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缆产业“走出去”,为世界的通信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们对海底光缆市场、中天坚持自主创新敢啃硬骨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深海光缆的艰辛历程、生产经营情况、发展民族深海光缆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进程等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杨日胜、陶新华等专家作了热情的回答。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