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产业虽作为配套行业,但其品类众多,应用范围广泛,与电力、建筑、通信、制造等各个部门都密切相关,因此也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
而在电缆行业里,“走出去”已经不是个新鲜名词,电缆企业跨出国门,挺进国际市场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但我国很多电缆生产企业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更没有实现对海外市场的自主控制。日前中天科技的海缆中标沙特阿美总包项目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国内更多的电缆企业学习和借鉴。
“中国制造”吐气扬眉
多年来,由于缺少远洋实际应用经验而无法中标国际项目,导致国内海缆市场一直被欧、美、日海缆企业垄断。而沙特阿美总包的这个项目对产品质量、交货要求很苛刻。全球只有3家公司中标他们最大的海上石油平台建设项目,一家是中天科技,还有两家是来自欧洲和日本的企业。中天科技海缆公司总经理薛建凌介绍说:“我们与沙特阿美的合作是基于我们在国内8年多累积的业界资源,超过3000公里的海缆销售额,加之两年多技术层面的洽谈,先后完成对方要求的110多项标准和规范。”
“长久以来,国内海缆一直无法在国际市场叫响,究其原因,第一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并满足于现状,第二是缺少海洋中实际应用的案例,难以实现零的突破。第三是由于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薛建凌说。
实际上,我国是世界电缆制造大国,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叫得响的世界知名电缆品牌,还没有一家中国电缆企业真正迈进世界级企业的行列。此次中天科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标如此大的能源项目尚属首次,同时也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开端。
差异化竞争独辟蹊径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产品竞争和市场争夺同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能源装备制造业更是如此。
“目前来看,我国电线电缆总体产能严重过剩,同时电线电缆产业集中度不高,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我们集团下属的26家独立法人单位都实行一企一品,通过扩大产品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进行差异化竞争。”中天科技集团专网事业部副总经理罗勇介绍道,“中天科技是以特种线缆见长,我国有世界最高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上,高强度、大容量、载荷大的导线我们都能提供,另外,还能在海上平台之间使用的海底电缆以及海底光电复合缆。此次与我们合作的沙特阿美在欧洲是最大的,同时也是要求最苛刻的一家石油总包公司,它的市场份额在整个欧洲的项目中占百分之六七十。中标该项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后在欧洲投标时这个成功案例将会是客户企业很好的参照。”
“为了能打开国际市场,海缆公司多年来一直在苦练内功,一直在技术创新,完善管理等方面积蓄基本的资质,前三年,通过实施UJ和UQJ的认证,这是国际化的通行证,其实,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也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方法。”罗勇说。
制造、创造再到“智造”
如今,中天科技海缆的特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电力系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新能源(风力发电)、铁道、水利、轨道交通、国防等多个领域。中天科技的深海光缆是国内唯一通过了国际UJ认证的深海光缆。该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天科技去年还牵头承担了两个国家级的科研公关项目。一个是深海机器人脐带缆,另一个是深海光电复合缆,这两项技术是海洋开发所必须的。用于海洋勘探、科考、调查等。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对于这方面我们感受很深,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竞争中才不至于被淘汰。我们也瞄准了超导、物联网等这些新兴的产业。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特种产品特殊经营,做高端的线缆产品。今年集团将精细制造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只有不断让企业升级,从一般的制造,到创造,再到‘智造’的转变才能进入前沿领域。”薛建凌最后说道。
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但无论是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还是生产经营中的重大决策,抑或对市场和竞争格局的分析,都要以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否则,思想就会落伍,信息就会扭曲,决策就会失误,竞争就会失败。所以,国内电缆生产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不仅要追求量的扩张,尤其是要成为在全球化品牌形象、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的世界级企业。
网址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2-04/02/content_1030717.htm
(中国能源报记者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