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天昱品硕士研究生沈维佳
沈维佳1989年出生,南通市人,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学历。2015年4月加盟中天科技。
中天文化吸引了我
搭上80年代末班车出生的沈维佳,虽不算90后,但一米九零的身高,健硕的身材,让他比一般同龄人更显得阳光帅气。
2015年4月,沈维佳硕士研究生毕业,毅然选择中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中天昱品科技作为开启职业生涯征程的第一个舞台。
在旁人看来,家住市区、还是独子、学历又高的沈维佳,完全可以找一个更为理想的单位、更为合适的岗位,可他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中天?
“是中天文化吸引了我!”面对别人的疑虑,沈维佳脱口而出。原来,在进入中天昱品科技之前,沈维佳也做足了“功课”,他不但从网上搜索有关资讯,而且独出心裁地到昱品暗访“侦察”了一遭,“世界品牌,百年中天”的宏伟愿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觉得,一般企业都比较注重眼前效益,目光短浅,相对地没有中天这么高远的志向。而真正进到中天昱品以后,通过在装配车间实习,参与30紧包线提速项目和35kv交联生产线项目的生产实践,更让他感受到中天文化的魅力。中天不仅有宏伟愿景,而且有切实可行的举措,引导员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向这一目标迈进,企业内部的氛围也特别好,工作环境轻松愉快。他说,“整个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师傅,大家互相之间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在这样的氛围中干活,很符合自己的心愿”。
签下责任状 唱响第一曲
2016年元旦刚过,中天昱品科技副总经理周银山召集公司领导和技术部门负责人开会协商,如何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为电力光缆制造一条不锈钢焊管生产线。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此类产品,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难度也较高,由谁来扛此大任?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沈维佳。
据技术部副经理徐魏魏介绍说,沈维佳前期参与了30紧包线提速和35kv交联生产线两个项目研制,发现他对产品的开发很感兴趣,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建言,从他的工作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愿意负责,认真做事的年轻人,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相信他能做好。
尽管沈维佳对自己的专业始终抱有信心,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也有一股敢闯敢试的勇气和冲劲,但这是他有生以来独立承担的第一个项目,责任不可谓不大,想到此,沈维佳还是有些犹豫和顾虑,毕竟是初来乍到,各方面情况还不熟悉,担心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达不到。好在公司前期开发的项目与这个项目有点类似,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可以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公司领导也表示,全力支持由沈维佳领衔组建的不锈钢焊管线项目研发团队,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帮助沈维佳唱响第一曲。
其实沈维佳心里也早就想尝试着挑战一下自己,现在有了领导的支持,大家的鼓励,于是在全自动特种钢管生产线的研发项目责任书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项目不完成 绝不刮胡须
接下任务的沈维佳一头扎了进去,带领项目组成员按照公司的要求,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克服一切困难,决心要用最前沿的技术,最精益的设计,最快的加工进度,最高档的标准配置,最智能化的系统集成,做成一个亮点工程。 从前期技术调研、设备整体方案和设计计算书开始,到图纸设计,生产及装配,再到出厂测试,沈维佳事事用心,处处精细,项目组成员团结一心,各司其职;生产车间的工人师傅们也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很快就把整套设备生产出来了。
设备性能如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到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成了关键!
不锈钢焊管生产线交货到电力光缆公司。由于这是第一次进行安装调试,沈维佳格外重视,他带领朱晓东、顾俊杰等人随设备一起到河口。临行前,他对技术部经理徐魏魏表决心说:"项目不完成,决不刮胡须"。到了河口后,沈维佳沉下心来,蹲点现场,和电力光缆的一线师傅一起调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现场,整条生产线需要安装在一条直线上,但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不能按照预计的方案安装,怎么办?最简单省事的方法就是把定长切割的“大块头”部件换成小一点的部件。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换下来的大部件设备就报废没用了,造成巨大浪费不说,况且时间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沈维佳想方设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优化组合,最终解决了问题。
在生产调试过程中,沈维佳发现生产出来的不锈钢焊管有时被拉伤有划痕甚至变形,导致焊缝的焊接不稳定,因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经过仔细检查,认真分析,沈维佳确认是立辊和横辊这两个关键结构部件的精度不够造成的,因时间紧迫,拉回南通加工来不及,他便立即将这两个结构拆下来,重新绘制图纸,安排就近紧急加工,达到精度要求的立辊和横辊再次安装后,经反复试验验证,生产的产品没有划痕完全合格了。
从不锈钢焊管生产线交货到成功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整整46天。沈维佳用自己的行动兑现承诺:不完成任务,就不刮胡子,蓄须以明志。回到公司后,副总经理陈树林当即拍下他胡子拉碴的镜头,刷爆朋友圈,大家纷纷为他点赞,沈维佳的女朋友也送上了一个大大的赞!
收获远比付出多
46天,1000多小时,只是人生旅途中的短短一瞬,然而对沈维佳来说却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46天,他几乎天天加班,白天干不完,晚上连轴转,工人们换班休息,可他不放心,陪着新换班的师傅继续一起干,一个多月瘦掉16斤。女朋友嗔怪他,他却解释说,“这是我第一次担纲‘主演’,如果演不好我心里不踏实,睡觉也不安稳”。公司也将沈维佳作为典型,多次进行表彰,领导和同事们纷纷赞扬他为不锈钢焊管生产线的研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他的影响下,中天昱品年轻的大学生们深受到鼓舞,何松彬、吴伟伟等一大批青年才俊也深入现场、刻苦攻关。他们表示,通过与一线工人一起劳动、一起探索,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实际知识和操作技能。沈维佳则体会更深,他说,我们原来或多或少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通过锻炼,现在就明显感到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包括自身的设计能力、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部门间协调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还有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交往能力,更有心智的考验和心灵的升华等等,这些知识技能在今后的产品设计、技术革新和研发新品中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总之一句话,“收获远比付出多”。
是的,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如果整天待在办公室里,舒服是舒服,但到来头将会一无所成。我们任何的付出都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和成长积累资本。何况企业也为我们的付出给与了相应的报酬和奖励,我们年轻人在勤奋工作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精湛技能以及由此陶冶出来的良好品德,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宝贵财富,将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青春年少的学子们,若不想在暮年发出如此徒劳悲伤的叹息,从现在起,就要像沈维佳那样,志存高远,甘于付出,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