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就有路,有河就能渡
2016-08-08

                                                                      ——访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PACK车间生产主管姜海彬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这是笔者走进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PACK车间的第一感觉,铺天盖地的热浪奔袭而来,似乎连裹挟其中的微尘都滚烫到粗粝。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中天储能PACK车间的全体员工静默而沉稳的有条不紊的工作着。PACK车间生产主管姜海彬从车间深处匆匆而来,和在场的每一位一线员工一样,脸上密布着汗水,却神态坚毅目光清明,他说,比起采访我,我更想请你写写我们车间的一线员工,和我一样的生产管理人员,比我优秀得多的生产管理人员有很多,但是比我们PACK车间员工更团结一心,更艰苦奋斗的一线团体,我觉得那应该就是凤毛麟角。

“一个人奋发图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团结一心才能走得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从没离开一线。”

十五年工作深耕,持之以恒的锂电池钻研,在原单位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线操作一直走到了副总的位置,2016年1月7日加盟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PACK车间生产主管。被问及为何选择我们中天时,姜海彬笑称,是因为素有渊源,很早之前基于锂电池领域的技术交流,就与薛驰总裁相识。“其实也考虑了很多,原单位近两年经历了企业转型逐渐从锂电池领域脱离出去,而就我个人而言,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锂电池打交道,我熟悉锂电池生产工序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我非常看好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亟需的必然是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一个更专注的平台,一个更稳定发展的平台,所以我加入中天储能不是选择,而是注定。”

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但也有人十万八千里走过,初衷不改,所以姜海彬的职业生涯从锂电池开始,最终还是又回到了锂电池。“但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在原单位我是小姜,但是到了我们中天,我可就是老姜了。”姜海彬坦言,中天储能年轻化的员工队伍给他很大的激励,也给他很大的动力。“必须要提的就是大家都非常能吃苦,就拿最近来说,因为交期紧,产能紧张,我们车间到现在为止已经连续加班半个多月了,前面两周有多热大家都知道,我们车间也达到40℃上下,虽然有电风扇,还用澡盆装着大冰块来降温,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就在这么热的情况下,我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没有一个人喊过苦也没有一个人叫过累,很多年轻的员工我甚至能称之为孩子,但是就是这群孩子也一声不吭的扛着。而且PACK车间因为组装技术要求比较高,我们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自始至终精神高度集中,也就是说,这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员工是在体力和精力的双倍努力下,出色完成任务的。”

37岁的汉子说到这些的时候,声音微微颤抖,他说,一个人奋发图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团结一心才能走得更远,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处于什么位置,这是只有真正的扎根在一线才能明白的最简单的道理,我信奉这个道理,所以十几年来,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线,我总是在反思,我能做什么,为企业做什么,为我这个车间的员工做什么,其实能做的很少,无非就是坚守岗位,该加班的时候一起加班,他们八点上班我就七点半来,他们十点半下班我就十点半以后再走,遇到返修的时候,我也撸起袖子和他们一起干,大家聚在一起,人在一起,心在一处,朝着一个目标奔。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及此笔者终于明白,热浪之中那些挥汗如雨的年轻面庞为什么能沉稳而又充满活力,因为他们有老姜,或者还有更多和老姜一样始终和他们一起奋战在一线的领导,也因为他们有像老姜这样的领导,才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而又特别能战斗的核心团队。

“我看好行业前景,我信任中天平台,想做的很多,目前重中之重是狠抓产品质量和大力培养一线人才。”

为了更快更好的融入工作,在各车间巡查三个月,全面熟悉中天储能各环节后,姜海彬才正式进入PACK车间担任生产管理。进入一线后,姜海彬大刀阔斧做的第一件事是给车间按工序分了班组,开始进行全工序的基础数据统计。“产品的可追溯性太重要了,任何环节都要做到可追溯和有据可依,而且由于我们产品的特殊性,它的安全性要求是绝对容不得一丝含糊的。不管是对于我自身而言,还是对于我们车间的所有员工而言,我一直都在强调,产品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中天锂电池现在在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上,依托于传统线缆已经开辟的市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我们现在的落脚点肯定还是在产品质量上。当然这都是大而化之的理论,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来说,就是我们必须要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还有就是要过滤掉无效劳动,把各生产环节衔接顺畅,把生产流程化和规范化。”

姜海彬说,自己称不上专业人才,如果非要给个定义的话,那就是应用型人才。扎实的操作根基和技术水平,长远的发展眼光和卓越的规划能力,但这样的姜海彬却还是平实而质朴的。他说,除了狠抓产品质量,我也一直在规划要培养一线人才,除了一般概念上的长久的留住操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还要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强和主动程度高的新员工。当然我们都知道受教育程度不是决定因素,但如果碰到受教育程度高又肯在一线吃苦的好苗子,也一定要不遗余力的去培养。现在我们车间有四个小组长,目前都没有完全脱产,我的预想是培养之后随着车间人员队伍的壮大,让小组长可以做到半脱产,之所以有这样的考虑是因为,如果小组长成天只埋头于自己的工序苦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对组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话,其实站在产品的合格率和返工发生率的角度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人活着就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甚至一分钟的目标,姜海彬是这样来描述在中天工作的时时刻刻的,所以他说,我想在中天这个平台上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出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想做的太多,每分每秒都在考虑。二期扩建之后,随着交付量骤增,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加大,产品质量控制,已经交付的锂电池的使用情况反馈,海外高端客户的产品定制化要求,每时每刻都在脑海里翻腾盘旋。姜海彬说,我们只有经历过忧患,才有底气期待顺遂,只有承受过辛苦,才有资格享受成果。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笔者庶竭驽钝,仅能以这句话来描摹姜海彬,辛苦与困难对于坚强者而言,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宝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艰难困苦玉成于汝,姜海彬及其带领的这支有山就有路,有河就能渡的一线团队,必将成为中天储能,乃至整个集团的表率。(郑旭)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