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有了新版路线图
2018-01-29

1月26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在北京发布,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干勇院士等出席发布会。

《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个重点领域,并对每个重点领域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作了简要描述。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编制和发布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用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编撰《<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始于2015年,对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向制造业汇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版技术路线图沿用了2015年版技术路线图确定的十大重点领域及23个优先发展方向,并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各个发展方向的具体情况,补充了关键材料和关键专用制造装备等内容。

辛国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多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着力强化顶层设计,绘就制造强国建设蓝图;

二是狠抓重点领域发展,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创新体系不断健全;

四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

五是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提速。

这些进展和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有三个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改变;

三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外部竞争环境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技术路线图编制组专家也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还有很大一部分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要看到这个差距,保持清醒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辛国斌强调,编制和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是发挥第三方咨询机构和专家的智慧,为市场主体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一个重要体现,为我国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加快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向国家战略重点有效集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要多措并举,深入做好后续的宣传、解读和辅导工作。

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介绍了技术路线图(2017年版)的修订情况,并展望了2025年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趋势。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吴有生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杜善义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分别对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天装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领域的新技术路线图进行分析和解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十大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变化情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金城结合上海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情况,介绍了当地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做法和成效。(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推荐新闻